优化学案构建高效课堂学案是建构优秀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一节课的导航仪。一份好的学案应该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的学案。学案初备的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检测。(一)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准确预设一堂课的目标,首先对教科书和学生这两个要素有一个准确的解读。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确定。学习目标是课标的细化,课标中没有的内容、比较模糊的内容、无法考查的内容不能作为学习目标;教材中超出课标的知识、要求较高的知识也不能作为学习目标;脱离学生已有知识的内容也不宜作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求有四点:①目标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②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③目标表述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保底,不封顶”。“保底”就是要有一个最低要求,有个底线,能够让学困生有机会成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封顶”就是要有一个开放性的要求,留给学优生一个空间,由他们自主发展。(二)自主学习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自学的充分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自主学习部分主要是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通过这一环节仅仅是完成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自学部分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学题目应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来确定,突出基础知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来设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就能回答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难题、偏题、怪题的出现。自主学习部分一般形式有简答、填空、选择,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只有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会有实效,才会有精彩的展示。(三)合作探究环节,探究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要紧扣课标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要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要有一定的难度。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四)课堂检测环节,课堂检测要围绕学习目标精选习题,习题要有梯度,不能与自学导学和学习研讨题目重复,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题量不能太大,以学生当堂能完成为准,一般以5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题为宜。课堂检测完成后,要看看学生做的怎样,要加强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课堂检测的设计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①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②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③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总之,通过学案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在教学中尚有一些遗憾,如在合作探究学习环节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不够投入,探究的问题不深入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