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教育无痕——班主任工作个案反思咸阳市秦都区中华路小学高奕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教师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又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时,要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但作为受教育者的他们,却似乎不是很乐意接受我们苦口婆心的正面说教。若教育能如春雨,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则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以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两个具体案例谈谈我的心得。案例一:陈某某:懒散、怕做作业,家长较娇惯,受不得批评他的作业经常是昨天的作业今天做,今天的作业明天补。针对其不爱写作业的毛病,我找过他谈话,严厉地批评训斥过,跟家长联系过,希望督促改正,但收效都不太好。跟家长联系后,他能好两三天,过后又是一如既往;找他好说,表面顺从,过后仍是不写不补;严厉批评,重了,你能从他的表情中明显地感受到不服气,甚至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冷静思考后决定:既然硬不得,那就只有耐下性子,慢慢教育,在找到良好契机后,再督促其彻底改掉不爱写作业的毛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有意询问他们组长:“你们组作业够了吗?谁没交?”对他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老师一直关注着你,希望你按时完成作业。一旦发现他作业没完,便督促他马上补完(因为这孩子一回家就又不写作业了。)当他作业没完时,我从不大声呵斥,严厉批评。陈某某是个聪明的孩子,一段时间后,他的作业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以前的一周三、四天甚至天天完不成作业,变成了现在的一周只有一两天不完;由以前的基本不动笔到现在的只有一两个需要思考的题没做。面对这一变化,我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并为他翘起了大拇指:“孩子,你真棒!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一定能把作业按时完成,对吗?”他对我的话报以羞涩的一笑。后来,当他犯了错误时,我有时也会严厉地批评他,但再也看不到他犟着脖子,鼓着眼珠的抵触表现。我知道,我的努力奏效了,因为我们的心已走得很近,孩子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了。”案例二沈某某1个性倔强,受不得委屈,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老师很好面子,特别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总想树立自己的威信,体现自己的威严。但在我们班却有一位学生,经常会让代课老师下不来台,搞得我这个班主任也很不好意思。这个学生就是沈某某,他调皮好动,上课爱做小动作,为此家长还曾主动带孩子去医院做过“多动症”检查。可见他在家和在学校有多皮。但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果上课时有老师说到他那一块不太安宁,而他那会又恰恰没动,他便一定要站起来把这件事说清楚,表明自己的清白。如果老师只是模棱两可地说:“我知道了,你先坐下。”他还不干,非把事情说个清楚不可,让代课老师很是难堪。而这位同学也跟老师之间有了很大的对立情绪,认为老师都不喜欢自己,还故意指责自己。针对这一表现,作为班主任,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打消孩子的对立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不批评这位同学,即使有时候是这位同学在做小动作,我也只是提问旁边同学,或批评正在跟他说话的同学,以此进行暗示。时间一长,这种冷处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位同学发现老师上课从不批评自己,心里跟老师的对立情绪消除了,反而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出色,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孩子毕竟是孩子,好表现,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在对沈同学的教育问题上,因为我找准了教育的切入点,所以在没说一句批评教育话的情况下,却激起了孩子内心的波澜,让他从心底产生了我要好好表现让老师注意我的想法。这时,我及时找他谈话,肯定他的转变,并告诉他,老师喜欢他,他也可以做得更好。后来,这位同学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坐得笔直,不再交头接耳,很少做小动作,作业书写也比以前整齐多了。前半学期的听写测试中,他常常是60多分,在班上排倒数。可最近一次听写测试,他竟然是4个满分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