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检测试题(班级学号姓名)命题人:陈慧红审核人:范海涛一、基本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好一派生机àng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颀的白杨,伸着绿如fěī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瘠的古松,展着如虬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这里有争yán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zhù立流连!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淮南秋雨夜,。(《闻雁》)②,相伴过年华。(《迎燕》)③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天下无马!”⑤《池鹤》中的“?。”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4.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B.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前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本文借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先驱。C.《石榴》是郭沫若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文章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D.《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反而摧残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5.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棉花、帆、钉子、谷穗、牡丹、梅花、菊花、竹子”等选项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示例①根:蓬勃向上的生命,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全部属于大地母亲;如果离开大地的怀抱,一切的成就,都会成为泡影。示例②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格言①:格言②:6.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7.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8.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甲文]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一只,二只,三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到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