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人:张风国说课人:张风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说课程序五、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能够对会聚和发散的正确理解难点重点三、教法分析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法分析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联系实际学习法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图:四、教学过程透镜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与小结布置作业检查导学案第二环节:导入新课透镜第三环节:讲授新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完成对透镜的简单认识进而由学生说出两种透镜的概念。ABCDEF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C1C2凸透镜的示意图主光轴主光轴光心(O)光心(O)凹透镜的示意图C1C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第二阶段:通过实验演示和课件演示,引领学生观察讨论,完成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教学。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OFF2、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ff3、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ff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FF2.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公元前2世纪,人们用冰凸透镜向日取火古人怎样利用冰来取火呢?为什么有关部门规定游人不可以在景点乱扔饮料瓶?OFFffff第三阶段:揭密“会聚”和“发散”的根本原因引导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第四环节:小结与反馈1.完成下列光路图.2.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内画一个适当类型的透镜。课堂检测(A组)第四环节:反馈与小结1、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2、完成下图光路:课堂检测(B组)选做题:透镜的形状和材料对透镜的焦距的影响必做题:PP6262第第44题,第题,第55题题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1、凸透镜和凹透镜2、(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1透镜焦点、焦距3、完成下图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