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反思优化课堂教学陕西省乾县杨汉中学解彩英【摘要】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进行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教学反思优化教学一、何谓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反思教学即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二、反思什么?可以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详细记录自己最满意的教学环节,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某些基本原理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也可以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回顾疏理,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分析处理偶发事件时,自己瞬间迸射出的“智慧的火花”和突然而至的灵感,记录下学生思维过程中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火花”,以此丰富教学材料,拓宽教学思路。(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不能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三、如何反思?每节课后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静心沉思:这节课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知识点的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的误区有无突破?及时记录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取舍,认真思考如果自己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并认真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关注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四、教学反思中要注意什么?其一:是否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让学生们的情绪悄悄被点燃。如: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的评价,进行一个简短的辩论,学生对这样的方式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二:是否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通过主体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凭借自已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已的摸索去发现,教师将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探究的时空,让他们有更多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及时提出相关问题或质疑,师生共同探究。例如:在讨工业革命原因时,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于英国?中国为什么没有开展工业革命?经过讨论和质疑,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相关问题或疑问一一归纳,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清楚了中国没有搭上这趟快车的缘由。其三: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常常只注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它结果造成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信赖倾向,无形中抵制或扼杀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