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阳泉市平定县第四中学校苏晓琴【教学目标】: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国榷》的来之不易。【教学难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他们。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根据课题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厄运打不垮谈迁立志写一部详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三、真心付出,造就《国榷》。1、同学们,“厄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了字典?(指名)课文的厄运中指的是什么?(鼓励用自己的话,简洁的概括。)2、同学们,为什么《过榷》丢了,对于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你联系课文的1、2小节中的相关句子来说一说。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同学们,这段话中,有好几个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0多年、50多岁:《过榷》花费了谈迁毕生的心血,是谈迁用一生来完成的。6次:400多万字,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觉的看,也要两三个月才能看完一遍,况且还要修改。没改一次难度肯定会越来越大,为了完成《国榷》谈迁投入了整个身心!400多万:我们一本语文书大约5、6万字,400万,大约有七八十本语文书那么多,这真是一部鸿篇巨制。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同学们,为了一点史料。谈迁要走一百多里,知道一百多里要走多长时间吗?一般人,一个小时能走十里路,一百多里要走十几个小时。真是千辛万苦呀!3、“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①《国榷》丢了,20年的心血没了,用心读读这句话,面对着突出起来的厄运,这位50多岁的老人,此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导读)他茶饭不思、也难安寝,悲痛的谈迁此时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读)②读着这无声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样?(指导读)③小偷偷走的不仅仅是一部《国榷》,他还偷走了谈迁的心。4.很多人都以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但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谁来为我们读一读。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定决定从头撰写这部史书。①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②(指名说)是他从小立下的志向。③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正是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支撑着谈迁,让他又一次站了起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三、战胜厄运,努力抗争。1、50多岁的谈迁,面对厄运,坚忍不拔,他是怎样和命运做抗争的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第3小节,画出令你印象深刻的词,细细体会,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批注,教师指导。)2、交流:你画了那些词?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名)3、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画的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谈迁怎样的身影?4、交流。真感人,看到了谈迁在茫茫风沙中奔波的画面。想像丰富,谈迁熬灯夜战的场景历历在目。5、引读: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白天他(出示)齐读;晚上他(出示)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