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效课堂李格霞教育改革步入炽热化,很多地方都轰轰烈烈的搞起了课堂改革。一时间,336教学模式和271教学模式刮遍全国各地,校园内随处可见醒目的标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高效课堂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觉得就是设身体验都很难诠释。当前在建设高效课堂中有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做法是全盘接受。当洋思神话传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一批批取经者回去后开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杜郎口旋风》刮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一拨拨探宝者回去后开始了‘三三六教学模式。’第二种做法是拒之门外。参加了一次次现场学习,聆听了一次次经验介绍,可是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依然是唱着昨日的歌。”我认为,见先进就学,是好事。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绝不能生搬硬套。绝不能一刀切。如果,单纯地学习那些形式,那只是做表面文章,像邯郸学步似的,弄不好,连自己本来的教法都丢了。“教育不只是技术还是门艺术。”艺术的模仿就是赝品,以假充真,最终的结局只会是“无疾而终,流于形式”。高效课堂重在“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教学实践,并不是说教师讲课必须控制在几分钟以内,而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我从教的小学生学习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的懒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或是抄袭作业等。如果能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孩子爱表现,好动,好抢答)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小组之间通过课堂表现积分,增强小组中组员的相互监督和帮助,再实施当天作业人人随堂过关,这样不给他们抄袭和拖作业的机会,只给他们板演的机会,学生有了好的听课和作业习惯,学习成绩长进了,信心充足了,教学效果就明显提高了。此不也就适应了高效课堂的内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达到课堂的高效,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1.了解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中都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小型的测试,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前几分钟的口算抢答,偶尔也出智力攻关题和过关计算题当场批改打分等。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通过知识导学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宜川中学高效课堂的精髓首要就是抓德育,“抓德育就是抓素质,就是抓学习”,从中我也深有体会:有了良好的思想意识,才会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才会落实在行动中实现自己的近期目标,才会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实现人生目标。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说得更低一个层次,就是学生要做好三动:行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这些,还需要强调何为高效?三、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又如何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