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败家之仇,使他们认真反思明亡教训,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2、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使得当时的思想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在旧的权力失落,新的权力尚未实现全面控制之际,思想的发展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幸运机会。3、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于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4、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①出生地:泉州②家庭:世代经商③经历:从政——入狱④性格:独具个性、离经叛道(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①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②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3)李贽的代表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4)评价①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②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很大的进步性。③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黄宗羲生平: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2、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顾炎武生平: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他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社会的危机,家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以救世的思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2、主要思想:((11)强烈地批判)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和和官僚士大夫官僚士大夫的腐败的腐败((22)提出了)提出了“众治”“众治”的主张的主张((3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4)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注重实学。33、著作:、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关系国计《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民生的实用学问。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王夫之的生平: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代,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研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明亡,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书。他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行的共70种。2、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3、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