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日期:2012-09-27]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更应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积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么,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影响非常大,苏霍姆林斯基在100条建议中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我们要成为真正的、合格的教育者,就要用自己的爱心来点燃学生心中那盏追求真理与进步的明灯,满足学生那种求知的渴望。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奴隶”。同时,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引领者”、“唤醒者”、“研究者”而不是“表演者”。只有教师把爱洒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才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所教的知识是复杂的知识,涉及古今中外,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可以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但是,切忌在学习方面降低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要把握好“度”,注意把“爱”与“严”有机地结合。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只有主动的,才是有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动力,抢答问题、课堂辩论、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等活动是比较好的适宜大家参与的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多多提供材料,还要在方法上提供指导,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不同,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又喜欢画画,就可以鼓励他们画一些历史漫画,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以达到巩固历史知识和加强历史认识的目的。另外,学习历史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离不开记忆,所以可以布置加强记忆性的灵活性的作业,如让学生用诗歌、口诀、猜迷语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加强记忆。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重视问题情境,是因为它符合中学生本来就有的学习心理特征—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渴望发现。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各种疑问,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所在。所以,历史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用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每课正文前都有“探究的主要问题”。但有的思考题并不适应学生的层次,所以教师要另谋良策。笔者所用的方法就是在讲每一课的前一天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案”,在“学案”上,写出难度适合的、围绕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在“学案”上给出一个板块:质疑天地,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上课时学生口述出来,教师鼓励其它学生回答,然后再予以补充、总结。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把竞赛引到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与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