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有趣的洞洞无锡市芦庄实验幼儿园王志渼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中,由于是洞洞随处可见的,如在家里、教室里、马路上、公园里以及自己身上都能找到洞洞,使幼儿对“洞洞”这个常见的现象产生兴趣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们了解洞洞、感受洞洞、寻找洞洞、制造洞洞等,帮助孩子梳理对于“洞洞”的知识经验,知道洞洞虽然有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但是它们都有自己各自的用处,使幼儿在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过程中,引起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起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积极和同伴一起寻找洞洞,体验找洞洞的乐趣。2、发散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能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活动准备:1、魔术箱一只。2、有洞洞的物品:袜子、纸杯、白纸、皮球、插座、剪刀、吸管、洞洞鞋、卷笔器、钮扣、热水袋、玻璃瓶等。3、白板课件。活动过程:一、认识各种各样的洞洞师:我是一个魔法师,我的魔法会变出各种各样的宝物。这里有个魔法箱,箱里有许多宝物,怎么才能拿到呢?谁来试一试?(把手从洞洞里伸进去)1、玩袜子。幼:幼儿摸出一只袜子。师:这是什么?幼:袜子。师:你们都穿过袜子吧,从哪里穿进去?幼:从洞洞。师:用你们的小手来试一试,钻一钻(教师拿袜子绕一圈,每个幼儿都试着钻了钻)2、玩纸杯。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幼儿拿出一个纸杯)师:这是什么?幼:纸杯师:纸杯上面有洞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幼:装水、装饮料。3、玩纸。(幼儿玩,自己寻找洞洞)师:看,又变出一样东西,纸上面有洞吗?可不可以变出一个洞来呢?怎么变?幼:把纸的中间剪开。师:我们可以在纸上剪一个洞,看我再变,变出一张有洞的纸。师:还可以怎么变出洞?幼:撕纸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好了(教师将纸卷起来)师:你们看,这是不是一个洞,它像什么?幼:像望远镜。师:看看我们刚刚变的洞洞,有可以装水的洞、有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还可以用纸变出洞洞。二、寻找生活中的洞洞。师:魔法师变出了更多的洞洞,这些洞洞藏在哪里呢?我们来找一找。(第一张PPT有树洞、地洞、树叶上被虫子咬的洞)师:(指树洞)哪里有洞洞?幼:树上。师:树上的洞叫树洞,谁会住在树洞里?幼:小鸟、松鼠。师:(指地洞)哪里有洞洞?幼:地上。师:谁会住在地洞里?幼:蚂蚁、老鼠。师:(指叶子)这上面有洞洞吗?洞洞从哪里来的?幼:被毛毛虫咬的。师:小结:大自然有好多洞洞。除了大自然有好多的洞洞,我们食物上也有洞洞。(播放第二张PPT,有甜甜圈、藕、蛋卷)师:(指甜甜圈)这是什么?上面有洞吗?幼:甜甜圈,有一个洞师:(指藕)这个上面有洞洞吗?只有一个吗?幼:有许多洞洞。师:(指蛋卷)这上面有洞洞吗?在哪里?谁来指一指?师:好吃的东西里也有洞洞。(第三张PPT:插座、剪刀、皮球、门)师:还有洞洞呢,快看洞洞在哪里?师:(指插座)这个洞洞教室里有吗?这个洞洞能用小手伸进去吗?幼:不能,会触电师:(指剪刀)剪刀上也有洞,有几个?幼:两个,小手放进去的地方。师:(指皮球)皮球上有洞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拿着皮球给全班看)幼:打气的时候从洞里打。师:(指门)门上有洞洞吗,在哪里?幼:有,猫眼。师:哦,有看人用的猫眼。师:原来,不仅在大自然里,在好吃的食物上,我们的生活用品中也有许多洞洞。魔术师为小朋友提供了很多有洞洞的宝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看看这些宝物的洞洞在哪里?三、幼儿操作,寻找有趣的洞洞。1、请幼儿把找到的洞洞讲给客人老师听。2、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洞洞。四、寻找身体上的洞洞。师:我把洞洞变到了你们的小脸上,快看看脸上有洞洞吗?师:鼻子上有几个洞洞?用来干什么的?幼:2个洞,用来呼吸师:看看,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耳朵上的洞洞有什么用?幼:耳朵可以听东西师:你们的嘴巴有洞洞吗?吃东西。师:脸上的这些洞洞对我们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小脸上的洞洞。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可以变洞洞吗?(幼儿变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