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5.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3.愿意合作与交流。学习成果: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2.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53.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4.“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学习成果评价: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2.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教学材料: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①教师事先考察寻找地点。②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③寻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④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⑤规定寻找时间为15分钟左右。⑥教师可以划定一个活动范围,提醒学生不要跑出去很远。通过寻找,积累大量感性认识,为生物概念的形成提供依据。探索和调查1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体的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辨析,进一步明6特征吗?”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说出理由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回顾和解释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