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民日报全体普通劳动者是十七大的直接受益者与人民日报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汇编人民日报:全体普通劳动者是十七大的直接受益者是中国最基层的农民、工人等全体普通劳动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几句朴实而带有先贤理想色彩的郑重承诺,让百姓惊喜地发现:梦圆小康,和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一家老小是如此贴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十七大,举世瞩目。而那些游走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和他们在田里辛勤劳作的父兄;那些起早贪黑为孩子学费、老人医疗费和一日三餐打拼的城市百姓,会蓦然意识到,这次会议固然在决定中国的前途命运,更是在帮他们认真盘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报告中一句“制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更让人暖意顿生,以至于对这句话的解读,高居网上新闻排行榜首位。可以想见,日后百姓们在盘点一家老小生计时,将为发现这句话带给他们的实惠而满心高兴。事实上,这份平实的幸福感,并非突如其来。世界正在凝视着,五年来,中国的改革天平,正向穷人渐次倾斜:全面免除持续两千余年的“田赋”——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医疗保障向农村推动、住房政策向中低收入者倾斜……民生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决策层提到如此高度。“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十七大报告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紧密相连,事实上是在严肃地昭告全体党员,第1页共7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生问题能否解决,事关党的宗旨能否最终实现,事关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治国理想能否最终实现。“进展为了人民、进展依靠人民、进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进展中不忘社会公平正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参加热情。在进展中不忘社会公平正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参加热情。(晓夕)(人民日报)第2页共7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民日报: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民生为重。从国家助学贷款到廉租住房制度,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农民种粮补贴,从最低工资标准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近年来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扎实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在十七大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代表们在讨论报告时表示,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深化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使改革进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才能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社会保障制度是个人生产生活的“保护伞”,又是社会进展的“稳压器”。近年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各级政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积极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保参保人群不断增多,覆盖面不断扩大。仅XX年,全国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幅均在千万人以上。医疗是民生之需。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党和政府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全国财政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年均在20%以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医药分开等改革,构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长效机制。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全国80%以上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2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试点,将用3年时间在全国全面推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同时,党和政府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下大力气狠抓煤矿、交通等行业的安全整治和管理,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等行业的监管;深化推动平安建设,积极解决教育乱收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吉林省珲春市小学老师马宪华代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生活富裕了,看病有保障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