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和小老师》课标分析《语文新课标》中对三年级的识字写字中提出了“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第一课时中就融入学生认识生字词,在老师指导下,可以正确规范书写汉字。在阅读教学中指出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些在《大作家的小老师》中都有体现,而且能够依据这些制作教学设计。如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关于娜塔莎的外表描写,娜塔莎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同时每一堂课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就离不开口语交际,《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在这节课中只是初步感受萧伯纳与娜塔莎的人物形象,重点在于第二课时的研读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