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智力落后儿童社交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智力落后儿童社交技能的特点的分析,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低下,注意时间短,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无法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在与人沟通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让他们在社交方面信心不足,因而,他们在社交方面存在不愿意沟通或者不自信的想法,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可视音乐治疗,集音乐治疗与视觉辅助为一体,采用情绪同质的原则,运用多种治疗素材,将音乐画面及灯光融合在一起,利用多种效果,引起智力落后儿童的共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了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他们的情绪,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最终使智力落后儿童最大限度的融入社会。[关键词]可视音乐治疗智力落后社交训练负性音乐随着人类医学与思想的发展,人们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方法被应用到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当中,伴随着智力落后的儿童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方法也被人们所认可,其中,可视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训练手法,它在对智力落后儿童情绪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在智力落后儿童社交技能训练方面的应用还很少。一、沟通训练的涵义,可视音乐教学的概念社交作为社会适应的一个方面,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手段,社交的早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适当和不适当的社交行为,涉及多方面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能够简单的辨别别人的情绪及与人沟通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反应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但是,这样简单的任务对智力落后儿童来说却存在一定的困难,智力障碍儿童智力低下,他们的语词逻辑能力较弱,表达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差,他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因智力及言语的障碍,他们往往词不达意,因而正常人无法正确理解他们的想法,因此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限制,智力障碍儿童本生自信心不足,而这种限制,不方便在某一方面使得智力障碍儿童的自信心更加缺失。他们不愿意与人沟通或是不恰当的沟通使得他们的社交技能薄弱,在社交方面裹足不前。但是智力障碍儿童终究要回归社会,因此对他们社交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可视音乐教学是由金野等人经过八年的临床实践完整的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将视觉和听觉系统有机结合,使音色、旋律、节奏、色彩、形状的变幻融为一体。通过多重感官起到唤醒、催进、激励、抚慰、宣泄等精神心理作用获得药物和人际交流达不到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才能。可视音乐采用双屏显示,更有利于特殊儿童不断转换自己注意力的焦点,分配注意,从而延长了注意力的时间[3]。可视音乐干预的素材分为音乐素材、画面素材及灯光素材。音乐素材包括正性音乐、负性音乐及中性音乐几种素材,正性音乐又叫刺激性音乐,它音乐节奏明显,速度快,听了这类的音乐会使人感到大脑兴奋,精神激昂,负性音乐的节奏相对不太明显,速度比较缓慢,听了这类音乐会使人感到忧伤,中性音乐又叫过渡型音乐,它介于正性音乐和负性音乐中间,听了这类音乐会使人感到放松柔和;画面素材包括真实和速写,金野等人研究表明,对于智力落后的儿童,他们最喜欢的画面类型是真实;可视音乐治疗中的灯光效果可以分为红绿蓝三种,这三种灯光在可视音乐治疗时,可以配合音乐的使用,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金野等人也研究过多种素材优于一种素材[3],因此,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进行治疗,这三种素材同时使用时,他们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最好的。二、可视音乐在智力落后儿童社交训练方面应用现状智力落后儿童由于他们的注意的稳定性差,及时性较强,他们很难讲注意的中心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注意的中心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儿,较难控制,他们与正常人的沟通存在障碍,常常无法达到正常人对他们的要求,而可视音乐治疗教学,遵循他们的情绪特点,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素材,两边的显示屏不断出现不同的新的画面,引起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共鸣,在击鼓等节奏的训练,他们的情绪得到了宣泄,进而创造了愉悦、鼓舞等精神,极高的吸引了他们的的注意力,加上灯光效果的渲染,极高的提升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在观察的同时,配合教导者的上课节奏,上课内容,在学习中不断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