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稳稳接住学生抛来的球VIP免费

稳稳接住学生抛来的球_第1页
1/3
稳稳接住学生抛来的球_第2页
2/3
稳稳接住学生抛来的球_第3页
3/3
稳稳接住学生抛来的球如东县双甸镇中陈建美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益。学生永远是鲜活的生命,课堂应该是精彩的生成。面对学生一次由一次的意外生成的发言,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并调动教学智慧,巧妙化解疑难,把教学引到更高更新的境界。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指出:“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接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是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投出更好的球来。”下面笔者列举几个教学中的案例,粗浅谈谈怎样稳稳接过学生抛来的球。【案例一】教学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时,我和学生围绕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要素,共同探究课文,理解主旨。这时一个学生打了一个夸张的哈欠,在教室引起轻微骚动,我让他站起来,问他怎么会这么困?小家伙眨着眼睛说:“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我都会,文章的语句很浅显,一看就知道,而且前面两课也是这么分析的,感觉有点重复……”孩子说得没有错,孙绍振老先生也说过,我们语文高耗低效,学生提不起兴趣,往往是因为我们教师不能交给孩子们不知道的东西。我有些脸红,但怎么办呢?头脑迅速转动一下,马上做出改变:那我们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个小组围绕《多收了三五斗》,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并商议策划研究方案,然后请各组汇报你们的课题,及简要的研究方案。”没想到教室里顿时炸开锅,每个学习小组讨论的热火朝天,以下是各小组汇报的研究课题和方案:小组1: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旧毡帽朋友的悲剧根源。丰收了,照理说农民的生活应该得到改善,可是他们却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这是为什么?我们准备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小组2:《配套练习》上有一道题目,问我们“旧毡帽朋友”和《孔乙己》中的“短衣帮”是不是一样。我们打算以此为课题,结合两篇课文进行分析。小组3:《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群像,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生动形象,我们组准备选择对话描写为研究的课题,仔细剖析人物语言,了解其心灵的挣扎,从而揭示其精神面貌。小组4:《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一群旧毡帽朋友,属于群像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组准备将其改写为题为《李毡帽粜米记》的小小说,重点写他一个人粜米的遭遇合体验,然后将该文与原文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小组5:我们组有四个同学擅长表演,所以我们准备将《多收了三五斗》改成课本剧来演出。小组6:中国现代文学中,反映旧中国农民悲剧命运的很多。我们打算以小说为突破口,选择以《多收了三五斗》、《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从而将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处境、思想面貌作归纳分析,以提高认识。小组7:我们组选择“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作为研究课题,准备从农民三十年收入、税收、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开展教学研究,写成调查报告。反思:课堂学生违纪,教师通常会给一顿训斥,学生懊恼万分,兴味索然。而我们如果改变一下自己,也许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然而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深刻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课,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文本,没有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未知的,充满奥秘和挑战的世界。这个教学片断展现班级学习小组的思考和成果,令我们眼前一亮。一篇课文原来是可以探究的课题很多很多,只要开动脑筋,放飞思想的翅膀,学生面前的语文世界就会豁然开朗、意境顿生;学生研读文本就会见解独到、游刃有余;学生自身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生意盎然。【案例二】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中,有三首泰戈尔的诗,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引领读者飞翔到美好的儿童世界,重温童年的梦。在指导并训练学生流畅朗读,初步体验到全诗的意蕴之后,我突发奇想,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这是一组儿女写给母亲的诗,是儿女对母亲的娇语,大师泰戈尔为我们精心设计了这些动情的妙语,本周末回去后,我们把这些诗句诵读给我们的母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稳稳接住学生抛来的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