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张娜娜【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6页的例题,第87页的“想想做做”。【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丰富感性材料,沟通物体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其思维的发展。【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2、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教学重点】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难点】学生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谈话的方式创设情境,学生上台作自我介绍,引入本课课题。二、开动脑筋,探索新知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认识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物品,并说说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学生认真观察,注意观察时姿势要端正。(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师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仔细观察,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引导发现: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已经约定成俗了,但我们观察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一样,我们把正对着大家的一面成为正面。(3)认识洗衣机、电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生做“想想做做”第1题2.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1)活动中质疑。再一次对书柜展开观察活动,选择不同位置的学生或者同一位同学换个位置对图书柜进行观察,产生矛盾。(2)活动中验证师生一起观察书柜、长方体和正方体,共同探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3)提问:刚才我们观察的物体,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看到几个面?(4)小结。三、巩固新知,练一练1.做“想想做做”第2题。各自观察文具盒,指名回答。2.做“想想做做”第3、4题。看书读题,指名回答。3.做“想想做做”第5题。看书读题,照样子摆一摆,观察交流。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教师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正面1.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侧面2.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少看到一个面,上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