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要注意开放性方案一:(研究圆柱侧面积)师:如果把侧面积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是长方形。师:一定是吗?生:不是。(可能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师:怎样剪才能成一个长方形呢?生:沿着高剪。师:对,沿着圆柱体的高剪,侧面展开后可以成为一个长方形。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剪剪看。(一生剪,后贴于黑板上。)师:大家看,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的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圆柱底面的周长。师:那长方形的宽呢?生:生相当于圆柱的高。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生:长乘宽。师: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生:底面周长乘高。师:对了。谁来把刚才的推导过程说一遍。生:(略)师:那怎样能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生:沿着一条斜线剪。师:谁来示范一下。生:上台剪,贴于黑板上。师:现在如何来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呢?(下面是推导过程。略)[无论从语言、板书还是流程都十分精细,可见教师备课之心,准备之充分,思考之细腻。这些均是值得学习的地方。独自想,这里的设计还可以更开放一点。孩子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的双手及大脑,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会还你一份精彩。]方案二师:我们该研究些圆柱的什么呢?生:(七嘴八舌):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师:为什么?有什么用?生:很多包装纸就是求侧面积的。生:工厂中求材料多少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生:求油桶能装多少油,就是求圆柱的容积等。师:看起来确实与我们生活很贴近,也很有用。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怎么研究呢?侧面积可是一个曲面啊?生:把它展开变成平面图形。(孩子们很聪明,一点就通。)师:好主意。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呢?生:长方形。生:正方形。生:平行四边形师:好,就请你们来剪吧。不过请大家看清楚,它们是如何剪的。剪完后变成什么图形。师: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剪的。生:沿着圆柱体的高剪,侧面展开后就成一个长方形。生:如果沿着一条斜线剪,侧面展开后就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随意,侧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师:怎样剪才能成一个正方形呢?怎么没有人能剪成?生:只有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才能剪成一个正方形。师:很特殊。好,我们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了。你能推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生:行。师:请选择一个,小组内研究。等会儿一起交流。(学生分头忙开了。很热闹,很兴奋,下面把学生的交流加以整理概述如下。)生:我们小组选择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柱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乘高。师:那如果是不规则图形怎么办?生:因为圆柱体两底面平行,高处处相等,所以侧面展开的不规则图形必有两边平行,作一条高。沿着这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又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就转化成第一种证法了。……[有话说:人要想发展,必须给他充分的空间,开放的教学设计给于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尽情展示的舞台。充分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摸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去辩,努力创造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合作交流,既激发学生探索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谓乐哉。]评论:1、从使用教材来看。方案一是“就教材教教材”,教师完全被教材框住了。而方案二,真正体现了“用教材去教”,首先面对圆柱体,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让学生讨论研究什么,学生说出了“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都是学生讲出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一种民主的思想渗透其中。第二、把数学的学习和实际生活、应用结合起来。老师问了“为什么?有什么用?”,学生积极回答“很多包装纸就是求侧面积的、工厂中求材料多少是求圆柱的表面积、求油桶能装多少油,就是求圆柱的容积等。”第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