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黄麓镇新魏小学张峰)【教材简析】《秦兵马俑》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状物类文章,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应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作者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出来。【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关于秦兵马俑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获取新的知识,并提出想要进一步获取的知识。2.阅读策略目标。在获取关于秦兵马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作为一篇状物类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尝试建构本课的阅读策略,为以后阅读同类课文积累经验。3.情感目标。在阅读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阅读策略目标的达成。【教学准备】有关秦兵马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份不完整的秦兵马俑导游词。尊敬的女士、先生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许多国家的政要首脑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千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2.师:这是一份不完整的秦兵马俑导游词,你读后有什么想法?二、阅读准备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对秦兵马俑已经了解了多少?出示表格:我已经了解的知识123学生回忆后填写表格。预设1:我已经知道秦兵马俑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那里有很多兵马俑。预设2:我已经知道秦兵马俑有好多种,有人佣,有马佣。预设3:我已经知道秦兵马俑的特点是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继续了解关于秦兵马俑的哪些知识呢?出示表格:我想继续了解的知识123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然后填写。预设1:秦兵马俑到底有多少?预设2:秦兵马俑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预设3:秦兵马俑到底“奇”在哪里?3、同学交流,整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将各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有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学生重新组成新的学习小组。三、初读课文,根据问题找答案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可能与自己的问题有关的段落旁画上记号。2.学生交流。哪些问题在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哪些问题在课文中无法找到答案。3.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课文内容,再读一遍。读的时候,将重点信息用横线画出来。四、再读课文,建构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1.以第3自然段为例,学习抓住课文的关键句。(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关键句。关键句包括:全文的中心句、各个段落的中心句,过渡句等。(2)重点讨论过渡句。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思考:从这个过渡句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生说,师小结:第3自然段前的内容写的是“规模宏大”,第3自然段后写的内容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以第2自然段为例,学习说明文的一般说明方法。(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用说明方法告诉我们的?生读后交流。(2)出示:“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生交流后师小结:这里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出示:“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生交流后师小结: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4)学生归纳整理,将三种说明方法写到课文中相应的地方。3.学生自由交流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说说理由,与同学分享。预设1:第4-9自然段中描写兵马俑外形、动作的语句。预设2:第10自然段中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