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课堂讨论存在的误区及对策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可见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误区:1、讨论题选择不恰当1.在讨论之前,首先要考虑讨论题,它可能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讨论题都应该具有探讨性、争议性。2.讨论题难易要适当,太难了,大家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3.讨论题也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果参加者对讨论题一无所知,或者讨论题与讨论者毫无关系,那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参加讨论。2、讨论离题1.讨论开始后,学生可能会由于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而转移讨论中心,从而使讨论偏离论题。2.教师要在讨论中注意听取学生发言,并随时引导,而不要让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如果教师觉察到讨论已经离题了,可以提醒学生把讨论引回到主要的问题上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达到一定的深度。3、讨论为少数学生所把持1.一个班的学生能力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少数很健谈的或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把持讨论,而一些能力低的学生则退出讨论,这样,讨论就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2.教师要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能力差的学生参加讨论,大胆发言。3.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才能等。另外,每个小组负责的同学要注意让每个成员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不及时总结1.讨论结束后,如不进行总结,就会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反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乱。2.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说明讨论结果,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注意改正的错误等。对策: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非常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采取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一.让学生去讨论美国一位数学和科学教育专家在对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作了四个月的考察之后,认为美国小学生数学成绩优良的原因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对不同的认识开展直率的讨论并明确而又充满信心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讨论是美国数学课的主要活动之一。讨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非正式讨论,师生一起漫谈收获体会;另一种是正式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发动全班学生讨论。二.让学生去思考1.国外议论最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这个“思考时间”,法国称之为“等待时间”,日本称之为“间歇时间”。2.美国一学者进行了实验,发现延长思考时间,给学生思考提供机会,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思考过程能使学生把新材料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为一体。3.实验证明:当教师把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延长到5秒或者更长些时,即可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学生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合乎要求的和正确的回答率提高了。总之,延长思考时间能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使其答案更有条理性。英国一些教育家认为,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总喜欢重复所提的问题,或者另外提些问题来弥补“冷场”。其实,这是在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正是学生在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三.让学生自己去辅导许多国家提倡教师要组织那些已经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提高了自己。日本小学还给高年级学生布置教低年级同学的任务,并派优秀生辅导差生四.让学生去练习学习离不开练习,这是各国教育家的共识。国外强调练习的针对性。一要针对教学的任务,针对每节课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