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二、教材分析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二)能力目标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2.通过“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五、教学重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六、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七、教学思路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展示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观点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总结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升华课堂,同时布置课下作业:文化强国微写作。八、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给中华文化点个赞──说说你认为最赞的中华文化是什么?学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的是“礼义廉耻”、汉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筝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衔接过渡教师:刚才我们找了几位同学给中华文化点了赞,根据同学们的点赞,我们能不能回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学生: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不可否认我国是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大国是不是等同于文化强国?(PPT)学生:沉思并持有不同意见,回答者各持己见。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体验对比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3.新知讲授一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强国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生:打开课本95页预习新授课的内容。教师:下面哪些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呢?图一:米歇尔到师大二附中写书法图二:最强大脑图三:爸爸去哪儿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图六:感动中国图七:习连套餐图八:2014春节联欢晚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回答,有的选图一、图八,还有的选图六。教师:请同学们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的区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