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一课时说课稿秦都区渭滨中学解荣利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溶液浓稀的表示》的第一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简单的计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选自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本章内容讲述的是溶液及其相关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7.3节课安排在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之后,使学生在理解溶液概念的基础之上由浅入深地学习,顺理成章,也容易掌握。本节在具体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通过有关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和实际题目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与前面的溶液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对溶液的浓稀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本节课有关质量分数的概念就容易理解,后面的有关计算则需要习题来加强对公式的运用,此处作为重难点来教学。(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2).能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相对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提高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2).通过溶液颜色、浓稀、溶质与溶剂(或溶液)相对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2).通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例题计算,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难点:(1).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2).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为了讲清重难点,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上加以说明二、说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化学是培养人动手、动脑、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根据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可塑性大敏感好动等心理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1.启发式讨论法:通过问题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生活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等地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2.活动探究法:通过课本实验一,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说完教法我再说说学法:三、说学法美国的布鲁纳曾说过:“教一门科学,不是建立一个小图书馆,而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像一名数学家那样考虑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考虑史学,积极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因此,我提倡学生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知识,并由自己做出结论,进行概括。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学法:自主探究法、“一读、二联、三写、四练、五创”。最后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程序四、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突出重点,调理清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我通过“新课题的导入、实验探究与讨论、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巩固与练习”等六个环节展现我的教学过程。1.新课题的导入:通过生活事例引出溶液的组成,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知道生活,贴近生活实际,为课题提价活力。运用讲述、讨论、提问、等方法,让学生在量的方面理解溶液的组成。列出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