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一、说教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教学的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3、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二、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看花的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三、说教法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同学们去看花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四、说学法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体验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本节课我共安排了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此,我创设带同学们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设计反思:学生在花园中欣赏花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二)探究新知。第二个环节是探究新知。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此,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花园里花的数目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选出适合本节课的数学问题。第二步是先让学生根据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独立列出算式,然后组织学生思考10+20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我就根据学生们的汇报板书:10+20=30。同时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第三步是自选算法,形成思路。在这里我让学生合作,解决另外的加法问题,同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让学生把刚才的算法在大脑中形成思想,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步是算法迁移,形成技能。这一步是让学生解决整十数减整十数的问题,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就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第五步是小结,并板书课题,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今天学习的加减法算式中的数都是整十数,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题。(三)第三个环节是实践应用。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