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VIP免费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1页
1/3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2页
2/3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3页
3/3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自备部分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二、重点、难点1、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相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际遇絮语惆怅沉淀尘缘犀利呜咽古朴凝重穹窿绅士风度茫然若失迷离安恬白驹过隙通幽曲径涉足撷取徜徉(三)指名三同学朗读课文三个部分,其他同学用心听,认真看书,认为值得欣赏的地方,做个记号。(1)评议朗读情况。(2)交流欣赏的句段。(四)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文章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第一部分我进入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第二部分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倾吐衷情)第三部分我是不系之舟(抒写抱负)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和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五)品读精彩语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刚刚找出的精彩章节。品味字里行间的感情,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读给自己小组的人听,再在全班交流展示。朗读方式可以多种。可以分组读,分男生、女生对读。读后由学生评,然后教师小结,并给以及时鼓励。(六)作业1、摘抄精彩语段,写在摘抄本上。2、预习第二部分。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1、幻灯片1张,打印好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图表。2、印发图表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二、教学过程(一)听写三句话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2、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3、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我是不系之舟。(可安排一名学生直接在幻灯片上书写)写后评议。(二)结合书后“探究练习”的二、三题,在学生反复诵读这三句话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练习题。点拨:第一句:这是雄壮的誓言,这是自信的表现,从哪里可以看出?点拨:第二句: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90年)船客------比喻一批又一批的北大学子。舵手与船工----比喻北大的导师和教师。点拨:第三句:不系之舟-------不受环境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一种充满自信,开拓创新的精神。试着背下这三段话。(三)过渡:研读第二部分1、过渡语:同学们,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用诗一般的话,饱含激情地倾吐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之情。想一下,在北大的三年中,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读北大的书,爱北大的人)。2、研读探讨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下发的图表(见教学参考)。3、讨论交流品味。四、小结语同学们本文作者是个早慧的人才,13岁就上大学,读初中时就向全国出版了自己的诗集,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美文,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成才的故事中吸取什么呢?那就是自强、执著、大量的阅读、思考、渴望创造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早日成才。五、作业1、反复诵读,对重点语段,要熟读成诵。2、写一篇读后感,也可针对自己最欣赏的章节,写一段书评。教后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