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比较的练习课》教学设计执教者:太平镇钱岗八一小学骆润明指教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反比例比较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变化规律;(3)在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2、知识目标: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形成接近自动化技能的判断策略;3、情感目标:(1)体会借助表格对事物发展方向推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2)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思考解决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教学难点: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卡纸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填空:(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关系式是((一定)).(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关系式是((一定)).(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比值(商)一定(一定)成反比例积一定(一定)不成比例【设计功能:本道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熟悉和理解。】2、应用练习下面每道题的三种量,在哪种量一定时,另外的两种量成反比例、正比例。(1)《人民日报》的总价,份数和单价。(2)小汽车行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设计功能:主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成正、反比例关系时一定量的变化情况。】二、巩固练习1、谁最棒:一房间铺地面积和用砖数如下表,根据要求填空。铺地面积(平方米)12345用砖块数255075100125(1)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2)表中第三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第五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3)上面所求出的比值所表示的的意义是每平方米用砖的块数,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的()是一定的,所以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设计功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一步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熟悉和理解。】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1)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2)小明的年龄和他的体重。()(3)圆柱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4)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设计功能:学生能根据两种量的关系,判断出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三、对比练习:观察下面两个表格,并回答问题。1、(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行驶的路程如下表:时间/时1356路程/千米75225375450(2)行某段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如下表:时间/时2458速度/千米100504025每个表中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不同的呢?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设计功能:通过两个表格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比较及区分。】2、选择题.(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设计功能: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加深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四、拓展练习:智力冲浪:(1)如果x和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y是多少?(2)如果,x和y成()比例,则x∶y=()∶()【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