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典诗歌学法探索VIP免费

古典诗歌学法探索_第1页
1/2
古典诗歌学法探索_第2页
2/2
古典诗歌学法指导研究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诗歌部分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重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我从事的高中语文诗歌学习现状并不乐观:一是学生的文学积累少,缺少对诗歌的感悟力;二是学生的文言功底薄,缺少对诗句的理解力;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浅,缺少对诗文的品评力。而诗歌学习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首先,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古典诗歌应该是时下年轻人继承的传统;其次,新课改的考核要求也对古典诗文鉴赏作了重点的布置;最后,古典诗歌对一个人情操的培养、陶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关于古典诗歌的学法指导我做了一些浅显的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追踪实践。一、诵读诗歌,开阔视野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诗歌学习方法,从私塾到如今的小学课堂中,朗朗的读诗声从来都是魅力无限的。在进入了高二文科的诗歌教学后,针对古典诗歌,我利用周四和周六的晨读时间进行了诵读训练。在材料的选取上确立了初中的古诗篇目和高中必修前四册的内容,让学生收集整理成册。文科的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方式,他们或抄录成本,或复印教材装订成沓。而在晨读时大家也表现出了积极投入的状态,连一些平时对诗歌兴趣寥寥的男生也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这样的状态让我很欣喜,但好景不长,一个月后课代表就向我反映:大家对单一的齐诵形式表现出了厌倦,有的同学也对这样的学习意义及效果表示了质疑。于是,在和同学商量后我们丰富了诵读的方式;分组读、接龙读、抽签读、男女生对读。改变了诵读方式后,晨读课堂有焕发了新的生机。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可引用或化用读过的诗句,当我提上句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接下去,这让师生都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了增强成就感,并进而把它化为坚持诵读的动力,我又把课堂的前三分钟定为检验时段。检验的方式借鉴传统并结合模块教学目标确立为命题式:比如“水”、“城”、花”、“春风”等等。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同一命题,学会是呢感争先恐后地说出诵读过的诗句,有的人情急之下甚至自造诗句,引起哄堂大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不仅做到了熟读成诵,而且达到了“书读万遍,其意自现”的境界。以意象命题的方式检验诗文,学生也逐渐对不同题材和常用意象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孤舟、杨柳经常出现于离别诗;秋月、寒潭经常出现于羁旅诗;青松、翠竹经常出现于咏怀诗;薄帏、冷衾经常出现于闺怨诗……这样经过素材收集、晨读积累、课堂检验三个环节,学生开阔了古典诗歌学习的视野。二、翻译文句,理解诗意翻译诗句是古典诗歌学习的初级阶段。要想达到与诗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必须充分理解作品的含义,所以逐句翻译便是最直接的方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翻译诗句要把握其与文言翻译的区别:前者力求内容丰富,后者力求表达准确;前者力求语言优美,后者力求用词精当。在翻译诗句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挖掘诗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尝试着在高二下学期集中进行了实践。首先,我选取了2000年至今的各地高考真题,把诗歌鉴赏题以每天五篇的进度下发给学生翻译。接着,我把学生翻译后的释文进行分类整理:一是直译诗文的,过于生硬,而且有时言语不通;二是以诗译诗,文词优美,但是有时解释肤浅;三是描写、诠释诗句,文质兼美,最契合诗意。最后,我将这三类译文在课堂上对比讲解,学生自然明白了翻译的原则以及翻译诗句与文言文的不同之处。比如,2008年全国Ⅰ卷12题,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西山通虎穴”,翻译情况如下:一是“西边的山通向老虎的巢穴”;二是“西山隐猛虎”;三是“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第一种直译的结果言词不通,文意晦涩;第二种以诗译诗的方式不没有达到解释文意的目的;第三种翻译既解释了诗句的本意,有挖掘了诗人的言外之意,即对西山的幽僻深邃进行了间接描绘。所以,我引导学生采用第三种形式进行翻译,努力作到文质兼美。经过32道古典诗歌翻译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作到准确把握诗意的方向,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到正确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当然,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就是会在紧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典诗歌学法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