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后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引导读“学习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导入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使文中的作者以及我们都受到了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体验,还会有很多感悟和发现。那么,当我们面对理想去努力时,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4课(出示课件)《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师板书课题)ppt步骤一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出示自学提示⑴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按照提示进行自学。3集体交流自学情况⑴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⑵理解词语(出示课件)ppt步骤二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先回忆小时候,“我“随父亲登上高塔,看通往广场的街道,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随后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取得成功的事实。)2、作者从父亲那儿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3、作者用哪几件事说明了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4、自主探究学习。(出示课件)(1)、自主探究板块。自由读课文的1至3自然段,思考:①“我”和父亲在塔顶看到了什么?②父亲告诉“我”什么?③“我”对父亲的话持什么态度?(2)、合作探究板块。(出示课件)默读课文4至11自然段,思考:(1)这部分写了什么事?(写“我”在父亲教诲的影响下,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2)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先在书上批出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3)、自读自悟板块。(出示课件)①齐读课文12、1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叙述“开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②略读课文4至13自然段,思考“织毛衣”、“开时装展”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③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父亲的教导对“我”的影响,指名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5、找出文章的写作特点⑴、你觉得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我”在父亲的教导下战胜困难的事会很多,而“我”只选了这两件事情来写(选材要围绕中心)⑵、选好了材料,在表达上也很重要。课文的两件事情一件详写,一件略写(详略得当)⑶、首尾呼应6、回答问题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我”由最初的“根本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是什么?(“我”记住了“父亲”的教导,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集思广益,敢于尝试开辟新的途径。)ppt步骤三四、细读课文,理解语句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出示课件)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第三句是指导女儿今后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出示课件)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