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4)-石龙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4〕1号)和“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标准、课程标准与测评指南的要求,特制定本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1.结合国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要求,将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常规教研活动相结合。2.引领教师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标准的要求,认识标准达到的方法及其实践意义。3.针对我校教学实际需求,加强教师课件制作、网络学习社区应用、教学设计、信息支持学习评价、新应用(翻转课堂、微课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先模仿、再应用、有突破、有创新。4.结合受训教师的学科,进行通用工具学习和学科工具的选学,实现自主选学。5.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各环节中。6.培训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15%。二、培训对象本次参训对象为我校的31位老师。三、研修内容及活动安排本项目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培训内容共50个学时,学习内容为中国研修网的五个阶段的任务内容。研修活动由学校管理者组织网络班级学员分小组开展线上网络主题研修活动。四、培训方式1.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学、研、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案例、项目与教学实践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研修过程在科组活动中开展,紧密与教研活动结合;培训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可用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直接产生效果;培训与教师个人成长密切结合,促进培训主动性。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2.多元评价相结合在培训中,通过对学员参与度的测评,实现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员提交的作品进行熟评、盲评和专家评等多种形式评定学员作品成绩,实现结果性评价。根据学员学习情况、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和测评结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考察学员是否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规定的能力要求,培训与管理机构对达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通过培训与测评,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3.召开学情通报会。通报每月研修学习情况,推动培训有序进行。4.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1)课程学习主导:一是网络课程学习。教师在个人空间按照课程方案进行课程学习,参加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活动,完成研修任务。二是专家互动答疑。培训过程中定期收集学员学习问题,组织专家在线答疑活动,使远程培训能够解决各地区老师们的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三是网络交流研讨。通过科组工作坊组织校本研修活动,通过班级社区组织跨校跨市县的区域性学科网络交流,彰显网络优势。四是网络拓展资源学习。五是线下教学实践活动。(2)校本研修深化:以校为单位,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有效教学为主线,以学科教研组(或学科班级)为研修单位,运用科组(或班级)工作坊,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展示和学员视频课程实录展示与评价等研修活动,把虚拟远程培训变为点对点或面对面的团队研修活动,促进网络培训与校本教研及科组活动的深度融合。(3)教学实践修炼:教师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努力把学到的理论、方法、工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学校科组组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教学活动等形式,形成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五、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一)培训者队伍建设及管理(1)校长为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根据项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校本研修计划。(2)实行校本研修工作分级负责制:一级:校长、教务处主任;二级:教研组(长);三级:教师。(3)对本校研修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制定学校教师研修奖励机制。(二)服务保障学校的网络与电脑的管理员负责做好网络与电脑的日常维护及管理,确保参训老师能够按时参加网络培训学习。六、考核评价对辅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