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了音乐”。童谣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童年生活,表现童年情趣,将《童年的小竹笛》升华艺术教学、抒发情感,产生无限遐想。教学内容:1、欣赏和新授《童年的小竹笛》歌曲。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2、了解民族乐器中“笛”的制作和吹奏方法,介绍自制小竹笛乐器。3、学会怎样自制小竹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录音带。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音资料。3、优良竹管、小锯子、钻子、小圆锉、笛膜。教学步骤:一、导入:1、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你感受到了什么吗?2、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首歌曲,好吗?(播放《童年的小竹笛》录音,视听对歌曲的最初感觉)让我们来追寻童年的梦。二、童谣欣赏:1、小时侯有个童谣,“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吗?(不倒翁)2、小朋友,老师还有一首《手指歌》,举起手来做一做、读一读,“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3、小朋友,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下面我们来做个造句,我们的手会——,(请小朋友自由发挥……)三、自制乐器:1、导入:小朋友,老师的手会???老师的手会弹琴、会玩乐器……(拿出自制的乐器),你们看看这是什么?笛,也叫竹笛,有粗粗细细、长长短短各种各样的,老师给大家吹一首“紫竹调”(即兴演奏),好听吗?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吗?2、(当场制作稍略)塞住一头的竹管洞,按比例在竹管的上面打上有一个吹气孔,再打上一个贴笛膜的发音孔,然后按着基本的距离打上六个变音孔就大功告成了……,(贴上笛膜)老师来试一试……(吹上了新授的歌曲《童年的小竹笛》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对新授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四、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1、导入:老师吹的好听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童年的小竹笛》,学的最好、唱的最好的下了课老师教你做笛子,好不好啊……。2、轻声地带学生哼唱:A、教唱一遍歌谱,纠正重点、难点。B、随着旋律拍跟唱,找到歌曲的旋律和节奏。C、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律动,欣赏歌词的语言和美感,D、随着录音进行综合练唱,在听唱中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3、在欢快的琴声中,在清晰的笛声中,放开我们的歌喉纵情地歌唱吧!(在歌声中结束此课)教学评价:1、在歌唱、表演、制作活动的过程评价,增进知识,相互交流评价。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收集并存入挡案夹,希望小朋友能创作出自己的童谣作品来。教学思路拓展:1、可以更多的欣赏表演一些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2、自己动手,自制一些小的打击乐器和小型的民族乐器,更加熟悉和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后记:教学设计、方法、形式新颖,紧扣主题,升华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体验生活、歌颂生活、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