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孙文强之现象分析灵武市二中崔伟内容摘要: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关注较少。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特征一:“问题家庭”对策一: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特征二:学生的“过渡时期”对策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关键词:心理中学生需要教育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关注较少。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在本学期的班务教育工作中,通过对孙文强同学的教育,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孙文强同学是我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几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特征一:“问题家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孙文强同学的家长是做生意的。从小对孩子疏于管理,加之母亲脾气不好,缺乏感情交流。这样孩子离他们越来越远。父母觉得我生你,你就应该听我的,可是孩子就是不听。结果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僵。对策一: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我们通过和家长谈心的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特征二:学生的“过渡时期”1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孙文强同学暗恋一个女生,被父母发现后,因母亲扬言要找这位女生,结果,孙文强离家出走。对策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我们对孙文强同学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多次和他促膝谈心。使他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之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通过这事,我们希望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电话热线起到更大的作用。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