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范答题与评分标准研读规范要求1严格审题,多途径获取信息审题是答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时间紧张或过于兴奋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进而造成信息获取不全而造成失分。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审题的思路和方法,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按照“审图文材料→审设问→审不同设问间联系→调运知识→知识迁移”的步骤获取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为答题提供帮助。(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评分细则评卷规则(1)标准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其他答案:河流含沙量大或河流携带泥沙多或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或河口三角洲面积大或泥沙堆积、沉积(得2分);规则1图文结合,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涉及的冬春季的风向、风力、频率,图中错那湖东北部山脉的走向(形成狭管效应),加上设问中“沙冬春季河流水量小或处于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得2分);错那湖水量小,湖岸出露面积大(得2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低),使表土疏松(或土质疏松)(得2分)。错误答案:只答“泥沙多”(得0分);“西风从中亚、西亚携带沙尘堆积”(得0分);只答“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量小”(得0分);“土质疏松”“过度开垦”(得0分)。(2)标准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2分),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1分)。(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满分5分)其他答案:冬春季干旱或土地干燥(得2分);沙源东部为河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得2分);大风天数多(得2分);湖面摩擦力小(得2分)。(最多得5分)错误答案:只答“降水少”或“植被破坏”或“西北风”或“山地摩擦力小”(得0分)。(3)标准答案:(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其他答案:铁轨上沙粒沉积(得2分);对铁路损害大(得2分),对列车产生危害或影响正常行驶(得2分);造成交通事故(得1分)。错误答案:风化侵蚀路基(得0分);对列车产生影响(得0分);影响列车速度、方向(得0分)。(4)标准答案:(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其他答案:设立阻沙屏障(得2分);(生物措施)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或单答提高植被覆盖率(得2分);增加绿化面积(得2分)。答“工程措施”“阻沙措施”“固沙措施”“生物措施”只得2分。错误答案:设立护栏(得0分);防护网(带)(得0分);防河大坝(堤)(得0分);增加绿化面积(得0分);只答“植树造林”(得0分)。源”等,会使答案水到渠成。规则2捕捉有效信息,确定答题方向“就地起沙”说明沙源不是外来的,其来源于当地的河流等自然环境,也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规则3抓住地理事象联系,挖掘隐性信息如第(3)题要抓住风沙与铁路、列车的联系,从风沙掩埋和对其相关设备的侵蚀两方面回答风沙的危害。规则4根据关键词明确设问方向如第(1)题,由关键词“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明确地点;“冬春季”明确时间;“沙源”明确考查对象等。规则5设问关键词可采用“化整为零”法,多角度分析如第(2)题的关键词是“上述沙源冬春季”可分解为上述沙源+冬春季。规则6学会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第(3)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