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文化:“背语录”和“讲故事”(职场经验)如何把企业文化传导给员工?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经验和途径,背语录和讲故事是最常见的方法。一、透视背语录和讲故事背语录就是把企业文化的精髓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提炼出来,让员工反复诵记,进而成为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这里的语录,可以是企业管理者的言论,也泛指经过提炼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松下幸之助创立的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方式包括:反复诵读和领悟。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各地的几万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刚进入松下公司的员工还要经过公司的入社教育,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在思想意志方面,有容易动摇的弱点。为了使松下人奋斗的热情与干劲能持续下去,他制定了一些诫条,以时时提醒和警示自己和员工。松下电器公司于1933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五条精神,其后在1937年又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即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除了背语录,讲故事也是一些企业常用的文化渗透手段,通过讲故事,拉近企业和员工的心理距离及感情距离,取得员工和企业的共鸣。三洋公司前社长井植薰,在欢迎女职工进公司的会上,爱同姑娘们谈论珍珠。他把人才比方成珍珠,通过珍珠的故事告诉员工,珍珠的价值在它本身,而人的价值在于他的能力。世界上有些人生来残缺,但他自强不息,这就比那些四肢齐全而不求上进的人要强得多。还有一些公司,自己制造故事,为企业文化增加内涵。1980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一家医院里的一间隔离病房外面,一位身体硬朗、步履生风、声若洪钟的老人,正在与护士死磨硬缠地要进去探望一名因痢疾住院治疗的女士。原来,这位老者竟是美国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斯通先生。护士根本无从知晓,斯通探望的女士,并非他的家人,而是公司的销售员哈桑的妻子。1990年2月,通用电气机械工程师伯涅特在领工资时,发现少了30美元,这是他一次加班应得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加班费。为此,他找到顶头上司,而上司却无能为力,于是他便给公司总裁斯通写信,我们总是碰到令人头痛的酬劳问题。这已使一大批优秀人才感到失望了。斯通立即责成最高管理部门妥善处理此事。他们很快补发了伯涅特的工资,事情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公司却抓住这件小事大做文章。第一是向伯涅特道歉;第二是在这件事情的推动下,了解那些优秀人才待遇较低的问题,调整了工资政策;第三,向著名的《华尔街日报》披露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在美国企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通用电气公司用实际行动制造故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二、解析背语录和讲故事在中国,背语录和讲故事这两种文化渗透方式,究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论语》是中国语录体的典范,记述孔子和他的部分弟子的言论。《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很多语句都是对某些事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格言性质。后世人们牢记这些语录,从中学习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古人把《论语》列为四书五经之一,要求读书人熟记成诵,就是要通过背语录,强化儒家文化的教育功能。比孔子稍晚一些,有位思想家叫韩非子,也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文化元素。像著名的《买椟还珠》,韩非子用这个故事告诉世人,不要只重视外表,舍本求末。这个故事流传了2200多年,在今日仍能给我们许多借鉴和启迪。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背语录和讲故事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背语录的心理学依据是21天效应。21天效应是指,一个新理念、新习惯至少需要经过21天才可形成,在这21天中,新理念、新习惯要不断地重复才能产生效应。心理学家讨论发现,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