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积累名句。学习目标2: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学习目标3: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重点:落实文言实词,了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教学过程设计(教案)一课时:预习指导课完成学案。第二课时:展示课一、导入激趣: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2、注音殂()陛()以塞()陟()臧否()()攸()祎()以遗()咨()裨()阙()倾颓()桓()猥()危难()二十有()夙()驽()攘()彰()咎()诹()3、词语积累A、一词多义。①效: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b方法:咨诹善道③所以:a.……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④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给:欲报之于陛下也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⑤以:a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以致:以伤先帝之明c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e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4.古今异义。①卑鄙: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b.今义:品质低下、恶劣②痛恨:a.古义:痛心遗憾,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今义:深切地憎恨③开张:a.古义:扩大,例句:诚宜开张圣听b.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一次成交5.词类活用。①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例句:此皆良实②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例句:有所广益③亲、远:亲近,疏远,例句:亲贤臣,远小人④奸凶:奸邪凶恶之徒,课文指曹魏集团,例句:攘除奸凶⑤恢弘:扩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气4、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二、质疑点拨分析课文第一段。(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分析课文第二段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