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导学稿1班级姓名编写秦利清审核王丽娟时间2014—9-8第八课:辛亥革命(性质: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背景: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渐加深。②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3.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4.经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5.革命纲领或指导思想或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在《民报》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与百姓生活有关的是:民生主义8.三民主义的作用或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0。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城,起义取得胜利11.影响: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高潮:成立中华民国1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任总统,定都南京。13.措施: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发布了一毓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色旗。14.纪年方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后面以此类推)民国多少年+1911=公元多少年1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6.意义:政治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想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经济影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习俗影响:废除落后习俗,如剪辨、易服、废除缠足等。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17.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18.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9.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九课:新文化运动(性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3.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实质: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的交锋5.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6.口号:民主、科学7.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8.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9.后期内容: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0.文学革命的代表人: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1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2.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3.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一直影响到后来。14.认识: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15、近代化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包括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教育近代化、科技近代化等领域。16.近代化的过程: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政治近代化侧重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侧重学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先学习西方的科技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共性:主张学习西方,救国救民。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17.中国四次近代化的回首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⑴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⑶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8.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⑴腐朽的封建制度。⑵列强的侵略。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19.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