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电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魅力与创意、充满生命与活力的。一个具有魅力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水到渠成,有着春雨润物细无声、杨柳风吹面不寒的味道,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虽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大多是取决于教师的灵活反应与巧妙地教学设计,但是,对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课堂组织的辅助作用,我们也是给予肯定的。多媒体课件作为电化教育最为普遍的手段之一,对于魅力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施确实具有立竿见影的辅助作用。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适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感悟等多种手段理解课文,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知识储备有限,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依托丰富的媒体资源创设美好的课堂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正在求学的学生而言,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据了大的优势,所以,如何创设符合课文需求的课堂情境成了现代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中的图片、视频、音频,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给他们同时施以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创设具体情境,帮助教师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为后面分析课文进行铺垫。例如六年级的《月光曲》一文,我们如果没有让学生听到那优美动听的曲子,他们也很难想象出贝多芬当时创作这部《月光曲》的来源。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在背景音乐《月光曲》的牵引下,慢慢引出整个故事情节,最后以唯美的大海夜景、星月交辉为谢幕,将会带给学生一种区别与传统教学的全新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还有五年级的《草船借箭》一课,我们可以直接用影视再现的手法,将影视中的故事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找出描述手法的不同,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进行深刻解析,在故事情景再现的情境下,不仅学习了课文,积累了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文学名著的魅力。二、依靠多彩的网络资源呈现学生所未知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多彩的网络资源搜索到课文中所出现的学生所未知的事物。在屏幕中具体地展示学生没见过、头脑中没有形象的东西,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听到、看到更多更美的东西,才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与创意,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因此非常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松鼠》这节课,部分学生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松鼠,大多数人都没见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头脑中也只有基本的松鼠的形象,或者是仅限于课文插图,这时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松鼠生活的图片和视频,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感受松鼠的可爱形象。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型”,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排斥,正因为这一特点,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生动且易懂,浅显又不失深刻的道理,如《小熊住山洞》、《乌鸦喝水》等课文。还有二年级开始学的寓言故事,都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这些小故事通过小短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将会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依赖强大的技术手段细化基础知识的传递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对于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导在学生学习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好基础的知识与语法特点,才有助于今后进行大量文学阅读与思想感悟。因此,处于学习初级阶段的基础成了知识金字塔的地基。怎样才能将这些知识系统而又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了。而多媒体技术中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知识细化,使之更加清楚、形象生动。例如:小学低段中的拼音教学,教师在指导发音的过程中,若是加上媒体视频,则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发音的嘴型与音准,从而避免了个别学生上课听不清或看不清的盲点。对于拼音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