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3、学习精神,提高认识,学会善待,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2、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3、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熟悉主要情节,赏析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学引课、激发情感有一对母女被困在雪山上,她们向直升飞机上的救援队呼救、招手,可是就找不到她们。这样等待下去,两个人都会死的,这时,母亲看着她奄奄一息,毅然用刀片割破手上的动脉,然后在雪地里来回地爬,爬成了一个大大的红“十”字,女儿被救援队救起,而这位母亲任凭女儿怎么呼唤,都再也没有醒来。当人类遇到困境的时候,都有求生的本能,而且会用智慧想出一些求生的办法。事实上,动物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今天,我们就走进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去看一看。二、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阅读感受。(悲壮、惨烈、神奇、震撼人心、发人深思……)2、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内容:描绘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3、斑羚陷入了怎样的绝境?(前是悬崖后有追兵的绝境;进退维谷)4、是谁想出了脱险的办法?文章从哪些方面对它进行了描写?(镰刀头羊;神态、动作、声音、外貌)三、再现“飞渡”,故事复述1、齐读第9段后复述情节: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而又充满感情的给大家复述一下吗?复述要求:注意飞渡动词和细节。2、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飞渡示意图,请有绘画才能的同学到黑板展示。四、品读赏析(上)1、文中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2、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从全文来看,镰刀头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顾全大局;富有智慧、从容镇定、有组织和领导能力、视死如归)3、文中在飞渡前后,多次描写彩虹,有什么作用?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五、课堂小结:斑羚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引起了我们人类的深思,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精彩的写法,多角度探讨文章主题六、作业:当镰刀头羊成功指导飞渡后,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时,它会想写什么?请展开想像,描写他的内心活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写法,合作探究主旨教学过程:一、交流作业,各组推选好的习作全班交流。二、品读赏析(下)1、文中除了多次描写彩虹,也多次写到了羚羊的叫声,每次叫声都有什么含义?(1)一只老斑羚哀咩一声,是临死的悲哀。(2)镰刀头羊A、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B、“咩——咩”的吼叫,召唤母羚羊回来;指示飞渡的决策,并要求分列。C、悲怆的轻咩一声既是忧伤的叹息,又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的命令。(3)一只公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是招呼一只半大斑羚出列试跳。(4)半大斑羚兴奋的咩叫,是获得新生的喜悦。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使我们对飞渡的惊险和壮烈感受真切。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三、探究主旨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何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明确: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