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字形瞻仰()执锨()上溯()重幔()庑殿()天堑()镶嵌()销毁()挑衅()五卅()搀扶()逾越()预习检测sùmànwǔqiànxiāoxìnsàchānyúqiànxiānzhān理解词语预习检测矗立:永垂不朽:慷慨激昂:丰功伟绩:风起云涌:高大而笔直地挺立。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伟大的功绩。丰,多、盛。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1.本文的体裁:2.说明对象是:2.纪念碑的位置:3.纪念碑的总体特征:4.纪念碑的兴建过程:(谁决议?谁奠基?何时动工?何时峻工?)说明文人民英雄纪念碑首都天安门广场中心巍峨、雄伟、庄严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兴建;毛主席亲自奠基;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胜利竣工。预习检测5.纪念碑的规模:6.纪念碑的高度:7.纪念碑的材料:8.碑心石的重量及高度:9.纪念碑的结构:10.纪念碑的题字:(正)(背)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37.94米。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重60吨,高度14.7米.底座有两层平台,碑身在中心矗立.毛主席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共114个字。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3.学习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题解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副标题的作用:对正标题进行补充说明。题解课文思路点题总领正文(第1节)介绍碑身浮雕(2—10节)抒写瞻仰感受(第11节)渗透着:无限崇敬深切怀念本文结构:总分总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的?(阅读2至5节,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回答.)课文顺序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纪念碑东南西北纪念碑台阶前第二层平台东长安街政协礼堂远近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作作作作作进入越过踏上走到踏上到了广场广场石道碑前台阶平台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碑文标出三个年代三个重大事件:“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3.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装饰象征意义民族风格时代精神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碑顶第二层平台(1)先后(1)先后(1)先后四周中间台阶碑身正面背面正面背面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中间:碑心石正面:题字背面:碑文说明顺序4、再看(2—5)①.总体来看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由到的顺序。远处近处②.从远处来看(2、3两节)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质料③.从近处来看(4、5两节)写了纪念碑哪些内容?结构碑心石上题字碑文5、思考(6—10节)①.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分组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销毁鸦片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东)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五卅运动1925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南昌起义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英雄纪念碑(北)胜利渡长江解放战争时期热烈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方位顺序事件时间东1销毁鸦片烟18392金田起义1851南3武昌起义19114五四运动19195五卅运动1925西6八一南昌起义19277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战时期北8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解放期9(左)渡江前夕热烈支援前线解放期10(右)慰劳解放军解放期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①:南东西北①③④⑤⑥⑦⑧⑩⑨②浮雕题名及方位图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支援前线胜利渡长江欢迎解放军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默读全文,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走去越过踏着走到踏上到了瞻仰东长安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