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千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现实生活令他懊丧、害怕,弄得他终日惶惶不安。也许是为自己的胆怯、为自己对现实的厌恶辩护吧,他总是赞扬过去,赞扬不曾有过的东西。就连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实际上也相当于他的套鞋和雨伞,他可以躲在里面逃避现实。如何凸显人物个性鲁迅笔下的闰土,老舍笔下的祥子,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物都个性鲜明、与众不同。人物没有鲜明的个性自然不能打动读者。那么写作中如何做到凸显人物个性呢?一、运用典型事件凸显人物个性常言道: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因此,用典型事件凸显人物个性,是写人叙事最常用的方法。譬如优秀习作《胖胖的同学胖胖的心》中的一段:也许是因为体胖则心宽吧,他极能包容同学们的恶作剧。寒冷的冬天,同学们个个都冻得发抖,唯有他的暖和程度最高。一下课,嘿,那里怎么有一大堆男生围着?走近一看,中间的那位不是“胖子”同学吗?一双双冻僵的手,不停地在他的脸上摸,往他的颈里插,往他的背里伸,往他的肚皮上贴,他却一动不动地坐在位子上,任凭别人在他身上取暖,好像他是小太阳。那么多人一次次向他取暖,他还真能忍耐,如果换了别人早就火冒三丈了。作者选取寒冬时节同学们拿冰冷的手用各种方式向“胖子”同学取暖这一典型事件,很好地突出了胖胖同学“极能包容”的个性特征。二、运用个性化语言描写凸显人物个性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化语言。野蛮的人说话粗鲁,文明的人说话礼貌,虚伪的人说话善变,诚实的人说话真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