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二、板块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出示课文简介:“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临死前所发生的事。”1.这段话里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是哪几个?2.认识字词:西双版纳威风凛凛势不可当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日寇埋葬唏嘘3.这篇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3.引导学生用“有这样一头战象……”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板块二:引导质疑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四、板块三: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1.交代任务:要解决这一个个疑问,我们只有走进嘎羧内心。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反复阅读,然后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者读后的感受。2.学生自学五、交流汇报预设1:学习“重披象鞍”1.26年,再一次相见,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2.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呀,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作了介绍?3.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4.聚焦语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5.此时的嘎羧泪光闪闪,它会想6.指导读出情感: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它的战友,忘不了它那光辉的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读。六、板块四: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评价: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泪光闪闪,久久,吹去上面的灰尘)(5)小结: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预设2、学习“再回战场”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3.讨论交流,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4.读,让我们望到了清波荡漾的满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它似乎看到什么呢?5.是的,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这一句话又该怎样读呢?6.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们看,“欧――”的后面是什么符号?7.我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那么嘎羧此时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8.我想,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课件5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子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师:此时的嘎羧,内心涌动着战斗的激情,就象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