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0课时)科学发展观与对外开放(含第十、十一课内容)一、判断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1.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答案T2.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解析主题与主线颠倒了。答案F3.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答案T4.处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也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过程。()答案T5.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其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答案T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6.根据新环保法,企业排污一天不达标、不纠正,相关处罚就不设上限。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和实施,可以倒逼企业()①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②提高产品质量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④转变发展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新环保法的规定必然会倒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④符合题意;①的主体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②与材料无关。答案C7.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A.自主创新B.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C.科学发展D.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解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D项符合题意;A、B、C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但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答案D8.浙江、江苏等地通过住房保障、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探索,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农民工在本地“生根”,成为城市的“新市民”。这一做法()①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③有利于促进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推动更多农民工成为“新市民”,会促使城市人口增长,从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也会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②③符合题意;①自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我们应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错误。答案A9.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②不选;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④不选。发展新兴产业和风电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A。答案A10.(2016年湖州卷)现阶段,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下列属于有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经济措施是()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促进产能结构优化③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①不选;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会进一步加剧过剩,④不选;②③正确。答案C11.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加强扶贫脱贫工作()①要将国家财政扶持作为关键突破口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③必须坚持公平优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①说法错误,扶贫脱贫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