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考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成就。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70年代中国建交热潮。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和联合国中的外交活动,以及在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中所作的努力。【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度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课标解读】根据课标,结合教材文字叙述、图示、文物、引文等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70年代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此时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什么意义;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原因,探讨当今世界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概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生、变化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并结合时政分析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中的贡献。【基础知识整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1)政策:毛泽东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成就:建国一周年时,已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内容:互相尊重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实践①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国际声誉。②参加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提出了“”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熟。②它超越了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原因①70年代,美国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成就显著,提高。(2)标志: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①美国地位的衰落:60年代末,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②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③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2)过程①1972年,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③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的改善(1)原因: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1.国际交流与合作(1)原则:、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2)表现①扩大同的经济技术合作。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加入。③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立场①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②80年代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反对,维护世界和平。(2)表现①改善和发展同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的外交格局。②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2001年成立了。③积极支持根据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活动。【要点突破】要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影响突破提示:结构示意图突破法1.特点(1)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2)包容性(广泛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