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一种有助于职初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模式“问题导向式”是我园近期的一项常态教研活动之一,它是指针对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困惑,进行对话与讨论。通过成熟型教师与骨干教师的提问、答疑、解惑,促使职初型教师思考不同教育教学方法背后的价值,不断反思、实践,从而实现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稳步提升。案例:《大班幼儿的值日生工作》幼儿园的值日生工作是幼儿在园为集体服务的一种形式,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值日生工作可以培养幼儿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可使幼儿处于一种必须完成集体所委托的工作任务的状态下,从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尤其是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任务意识的显得特重要。《纲要》中对幼儿提出了“学会做值日生工作”的教育要求。幼儿园值日生工作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项教育目标,有其独特的实施价值和意义。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良好思想。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综上所述,本教研以大班段一个班作为研究的对象,就“如何开展大班幼儿的值日生工作”为题,从幼儿生活与学习两方面的任务意识,通过找问题——分析——调整——分析——措施,集体开展了一次“问题导向式”的园本教研活动。旨在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值日生工作来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做一个自信、有责心的人,以便适应以后的小学生活与学习。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操作活动,在集体中喜爱同伴,乐于为大家服务,做事。做老师的小帮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幼儿的这一特点是我们进行值日生教育的良好基础。因此我班从中班开始就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制度,但从一年多的实施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1、问题:1虽然班级每天有安排值日生协助老师、保育员老师做事,但教师在忙于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预留时间与幼儿一同详细讨论值日生的应该做那些具体的工作。许多幼儿表现在每天早点后都带上值日生卡,却不知道要帮助老师或为小朋友做那些事,需要教师一直提醒,督促。2教师对值日生在一日活动中可参加哪些活动,缺乏全面安排和明确的任务要求,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有的幼儿表现好一星期做几次值日;有的幼儿一星期还做不到一次。缺乏应有的计划性。3有的幼儿做的多,有的做的少或一点都不做,有的事情争着做,有的事情没人做。(如争着检查小朋友的手,对幼儿的洗手过程中玩水不擦手等情况不予关注,争着分汤勺、筷子,不收拾图书)不少值日生能做的事情到最后还是由老师和保育员来做。4保育员老师对于孩子当值日生是很赞同的,但有时过于着急如:有时值日生擦桌子时,边擦边玩闹;或在盥洗室洗毛巾洗很久弄湿自己的衣服,收拾玩具画画桌布慢,保育员为了不影响她后面的工作,就会催促孩子麻烦说:“出去吧,大妈妈来。”长久以往孩子也明白一点,干不好阿姨会帮我做。干好干不好一个样。这张表格引起了职初教师的许多共鸣,随即,成熟型教师纷纷“献计献策”,分析、提出了如何开展大班幼儿的值日生工作的好建议。教师A和B针对问题3分析,认为值日生工作应该体现一定的自主性。根据班级人数,分成每天4---7位位值日生,这几位值日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能做的事情。大班孩子的工作意识与任务意识能帮助自身建立比较强的责任感。平时自身习惯不太好的孩子,一旦轮到做值日生,就如同去做一件神圣的国家大事一样认真执着和细致,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教师C认为规则来自于孩子,才能被孩子肯定和内化。经过和教师D讨论,她们一致觉得孩子们可以把值日生工作分配好各个区域,比如“餐厅管理员”“午睡小帮手”“洗手监督员”“整理小能手”等等。有了明确的职务,就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去做自己的份内事了。……最后,骨干教师从常规培养、及时评价、分工明确等方面总结了教师们对大班开展值日生工作的策略,并将在下次教研活动中交流实践中的效果反馈。在两周后的教研活动上,年轻教师们尤其是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