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溪镇小学六一班科技实践活动计划——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一、课题的产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自觉接受环境教育,并积极传播环境科知识,是小学生保护环境方面需要执行的第一责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今日的小学生,今后将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如果没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将来是不可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的。同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来也难以致力于环境保护,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环境教育,要力求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提高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使之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二是要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环境道德观,三是了解、掌握保护环境的技能,提高小学生将环境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使之懂得如何保护环境,使之明白环境恶化对人的危害。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其中,认识是基础,技能或行动是目的,而自觉性则是认识转化行动的保证。小学生在自觉接受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应当积极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及时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尽可能地提高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同时要能及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周围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批评与制止。二、活动目的(一)、宏观目的:1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态度爱科学首先要有科学的意识和态度。就是说,头脑里要有“科学”二字,在生活中按科学精神办事。要在在宣传、教育、课堂渗透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科技意识。通过教室环境布置和科普小报等宣传手段,向学生灌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展示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及学生的劳动创造成果。教育即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各种科技主题队会,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受到启迪,课堂渗透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首先是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用自己的双腿走路的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做假,实事求是,真诚坦率,表里如一,这是科学精神的基础。不得不承认,当前少年儿童意识中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实事求是精神有某中淡化的倾向:做表面文章,甚至抄作业,想象力匮乏,这些都是科学精神淡漠的反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一种不懈探究求索的精神和异想天开的精神。培养这种科学精神,是和学生健全的人格构件同步进行的。因此,它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它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现出来,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一个平台。有些科学教学就是过度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社会科学实践,使学生无法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并检验科学知识,而离开了科学实践,科学精神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如科学精神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真理、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等品质在课堂知识教授中是无法培养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成功”与“失败”,如果不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是不可能深刻感悟它们的内涵的。科学精神只有在科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而,我们的这个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学会科学协作的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让学生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3初步科学实践初步科学实践有很多,我们主要培养学生在小实验、小制作、小调查以及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努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在课堂内外.我班的科技实践活动就从调查球溪镇的环境污染开始,让学生实践,并要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自动手、动脑去做,这样既可让学生学会许多科学的小知识和提高实践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的发展,从小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活动天地,让学生有真正获得“直接体验”的机会,并可以把在科学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使他们手和脑结成大同盟,然后,可以发明,可以创造,可以建设国家。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科学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