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教学过程:导入:1.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老师挥手让同学坐下。大家对刚刚老师的问好满意吗?(不满意)为什么?(老师什么也没说,没有向我们问好,不礼貌)那我们再来一次问好。(师生再次问好)这次老师有礼貌吗?满意吗?2.看,礼貌地问好就能让我们心情愉悦,我们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自称,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时就要做到有礼,今天我们就来谈礼貌(板书课题),一起读。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看到这个课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也是相似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2.像这样的文章都是怎么来写的呢?(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3.那么今天这篇课文是怎样谈礼貌的呢?自己打开课本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4.我来请几个同学读读课文(学生分小节朗读)相机教学生字词:①出言不逊:逊,谦恭。说话不谦虚,没礼貌。课文中是谁出言不逊?“牛皋”他怎么出言不逊?给你一个权利,挑一位同学和你一块分角色朗读。②镫: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③校场:旧时操练、演习或比武的场地5.听完了同学的朗读,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吗?(板书:提出观点、举例说明、总结观点)6.自己再来读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学生自读分段)1节: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4节:列举3个事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5节:说明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7.那作者又选取了哪三个事例呢?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概况?自己轻声读读(出示:牛皋岳飞问路小学生踩裙主动道歉周总理慰民)二、精读第一段,明确本文观点。1.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的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2.这句话什么意思?(出示: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所以这里的不失色指——不能态度粗暴,不失口指——不能出言不逊。3.看来我们的古人就知道待人要有礼,我们作为现代人,更要有礼,做一个君子。我们再来把这句古训读一读。4.所以这段话中,作者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观点?(出示: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生字教学。总结: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又是如何论证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