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知识讲座——救护新概念回中陆虎救护: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以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话费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救护的特点与“第一目击者”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社会越来越文明,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从而导致意外事故越来越多,如:车祸、中毒、触电、溺水、运动损伤、天灾人祸等等。因此对救护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好的挽救生命,减轻痛苦。1、第一目击者是为突发事故现场伤病员提供急救的人,包括能参与急救的所有人。发达国建注重对目击人群的培训。如美国、日本、瑞士等。目击人群的数量和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达水平,也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懂得急救的人越多见死不救的人越少,文明程度越高)。2、救护的特点(1)、只救不治:最大程度的保护生命,减轻痛苦。(2)争分夺秒:救护的最佳时间是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救护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3)、具有专业性:EMS系统的启动。EMS是受理应答的院外救护机构,它是独立的的机构,不属于医院。而我国许多的EMS设在医院,这时一种错误的做法,它应该设在社区、街道,甚至村队。专业号码:中国120,北京999,美国911,法国15,日本119…….(中国第一次申奥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EMSd不科学、不健全、不实用)(4)、具有时间性:救护的时间为第一目击者的发现施救—EMS的到来—专业的医师到来或送达医院结束。二、现场评估、判断伤情评估的理念是由过去的“舍己救人”——现在的“保己救人”,做法的看、听、闻、思。(一)、评估的方法1、评估情况:了解伤的原因,受伤的人数,能否施救,有何利用的资源及需要何种支持、可能采取的救护行动。2、安全保障: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危险,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如触电的现场,房屋倒塌的现场等。最好不要兼顾太多,救一个算一个。3、个人安全: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宁可不救;对自己有诬赖、栽赃的要做好判断,不留口实。如救妇女时的胸按压。(二)、判断危重病情1、意识:有无反应。2、气道:如有堵塞及时清除。3、呼吸:正常人每分钟12-18次,病人或快或慢甚至不规则,气道畅通后实施人工呼吸。4、循环体征: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100次,儿童110-120次;严重创伤或大出血时会心跳加速或减缓甚至微弱等。5、瞳孔反应:无神或扩散或缩小。三、呼救1、原则:先救人后呼救2呼救的方式:说清说准或被问。四、现场救护的原则1、镇定、大胆、沉着、科学、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3、轻重缓急,先救人后治病。4、心里安慰,减少痛苦。5、减少次生伤害。五、现场救护的生命链1、早期通路——急救电话。3、早期心肺复苏。3、早期心脏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医生的到来或医院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