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小知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和积极的探究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信任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进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进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阻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常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进展。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3)关怀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怀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怀中才能获得进展。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判。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诚心诚意地赞扬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判,并帮助其改正。 (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实行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仔细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