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学质量的10个反思视角应试是学生现在或将来人生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我们要抓分数,但只要不片面抓分数就不为过。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应试得心应手的教师有共同之处,应试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各有各的不同原因。因此作为校长,要让每一个教师找出影响自己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教师才能走出教学成绩徘徊不前或不如别人的怪圈。教师从哪些角度梳理、思考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呢?笔者认为不妨从“趣、变、合、高、大、快、选、补、练、清”10个角度做内部归因分析,也许能找到答案所在。反思视角之一:趣理念碰撞:学生喜欢你这个教师吗?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吗?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吗?思维引爆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家督学李希贵的研究结论是,教师心目中的好教师标准与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标准前10条悬殊很大,在学生心目中,好教师标准排在前面的因素是公正、爱心、幽默、时尚……你在本班做一个调查,就会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科感兴趣,学生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产生志趣。请你思考:怎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通过哪些举措可以让学生获得对所教学科的持久兴趣?反思视角之二:变理念碰撞:你的教学流程显现出思维定式了吗?你考虑教学流程优化了吗?你考虑为达到目标选择路径了吗?你的“备——讲——辅——批——考——评——纠”形成有效链条了吗?其中最大的短板是什么?思维引爆点:多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都存在心理惰性,情愿在“思维舒适地带”重复地低效工作,也不愿突破心理禁区,去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刚开始使用新的模式、方法时,因流程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可能效果一时不能显现出来,甚至下滑,多数教师便半途而废。殊不知改革如学骑摩托车,当你没学会时,可能你觉得比步行还要慢,费力还不出成绩,想把摩托车扔掉,用脚步行!但当你熟练驾驶时,骑车的速度与步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备与讲的关系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多重视上课,往往忽视精心备课。试想若不重视备课,那上课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嘛!从讲与练的关系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教师多把握不住两者的度,要么自己讲的多,练的少,结果班级平均分不低,但就是没有拔尖的,遇到竞赛就名落孙山;要么自己讲的过少,不注意题型的归纳,知识的拓展和拔高,不注意学生做题方法的点拨、能力的提升,因而造成中等以下的学生学习吃力,期末测查成绩两极分化。请你思考,你是以讲为主的教师,还是以练为主的教师?前者应增加练的成分,后者应增加讲的成分。满堂灌应该摒弃,多讲多练也不科学,精讲巧练才是正途。从练与考的关系看,共性的问题是练考不分。学生小测验时,遇到学生不会或易忽视的问题,轻的通过提示或强调关键词句“好心”提醒学生,重的竟然让学生停下来,在黑板上讲起来;没有时间观念,学生做完才收卷;平常对学生的卷面书写不做严格要求;学生随意使用演草纸……造成的后果是,真正的大型考试时,学生没有时间观念,试卷总是做不完;书写习惯没养成,学生书写涂抹现象比较严重;更可怕的是学生身边没有了“最亲近的学科教师”,缺少了“护身符”,缺少了关键的语言提示,不会独立思考、做题。况且教师还把多数错误归因为学生考场紧张,发挥不好。练习与考试的关系应该是:练习如考试,考试才能如练习。请你思考:在你的教学实践中,考、评、纠三者关系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反思视角之三:合理念碰撞:你与同学科教师之间真心合作了吗?你与本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真心合作了吗?你重视与家长合作了吗?你让学生制定阶段目标、学期、学年目标了吗?目标之间是怎么整合的?你的智力教学因素与非智力教学因素和谐共振了吗?你思考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没有?你思考过学生课内与课外学科学习目标整合了没有?你尝试过让小组同做一份试卷或学生出题,互相同层次交换考试了没有?你指导学生画学科知识树了吗?你让学生找到了学习本学科的通用工具了吗?你注重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渗透了吗?思维引爆点:从教师的角度看,从影响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去思考,提升教学质量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