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内容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教学目标晦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突破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1.积极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2.设置问题,分组研读。2.讨论交流,探究问题。3.小结全文。3.自读课文并完成练习。一、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1.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纷纷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一生讲黄帝游黟山改名为黄山的故事;一生讲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白鹇的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板书:地壳、鳌鱼、娇娆、殷勤、阴晦、仙山琼阁。以上词语注音或解释。点名让一位学生回答。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事。其他同学纷纷发言。2.一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明确:鳌鱼: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娇娆:娇艳妖娆;殷勤:热情而周到;阴晦:昏暗;仙山琼阁: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3.一生回答:柯蓝,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1.朗读课文,在朗读基础上,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层次。回答后明确:时间线索是从古到今;空间线索是从上山到出山。课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黄山;第二部分(第4—7段),分别介绍黄山的各种景观;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黄山温泉。2.明确:第一层第4—6段,第二层第7—8段,第三层第9—14段,第四层第15段,第五层第16一17段。3.明确:“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是俯视;“巍峨黄山……取名天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4.对学生回答给予鼓励,并适当补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是仰视;“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是远视。5.讲解: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深奥,需要同学们仔细体会,比如“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一句中的“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