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及其作品一、教学理念: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它特别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注重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和其它科目的相互融会与贯通。了解速度与节奏融于音乐中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本课通过了解贝多芬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其创作风格。三、教学目标:1:感受《热情》奏鸣曲最快速的部分2:通过整首首乐曲的速度对比,感受音乐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现的情绪变化。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五、教学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典与浪漫派之交的代表性作品,了解器乐曲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了解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作品风格。六、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速度对比表现的结构层次。七、教学难点: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的区别。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十、教学过程:1、导入:节奏训练:同学们可以和老师共同练习一下这样的节奏:1、xxxx2、x-x-2、教学内容:(板书)快板慢板师语:今天,我们简单的练习了两个节奏,请问,这两个节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不同。接下来,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贝多芬那极富激情的作品《热情奏鸣曲》。3、聆听:在欣赏之前,同学们可以注意我们就从今天的速度不同来划分一下乐曲的结构层次。4、播放音乐: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5、欣赏之后,谈感受。师语:的确,正如我们感受到的一样,整首乐曲犹如烈马奔腾、风暴席卷。但是,节奏和速度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学们从中可以找到转折的地方,也就是速度的改变。这就是我们在欣赏乐曲,尤其是器乐曲中的段落划分。下面咱们来共同讨论哪个部分可以作为分区点。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可以用“停止”的手势来表示。6、讨论。十一、拓展研究:同学们再来分析一下《合唱交响曲》,从中你听到与上一首乐曲有什么不同?十二、课堂结语:出生在德国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所以人们都说,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人物。器乐曲式的发展到达交响曲时代的时候,宏大的结构、深刻的戏剧性以及复杂的配器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听觉的震撼,它丰富的织体结构会带领你去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