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激趣“四法”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能够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一、故事导入法,激发欣赏兴趣在小学欣赏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勇敢的孩子彼得用智慧逮住凶狠的狼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引起他们欣赏乐曲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欣赏的兴趣,然后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开始在屏幕上让剧中所有的角色都登场,所有的人物都配上代表它的乐器,接着按照不同的主题,听音乐并出示与音乐相配的人物和乐器,学生边听音乐边发挥想象,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交响童话音乐描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让学生听完后讨论分析。再次边听边看边想象,老师出示几幅图画做提示,帮助想象。这样,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创意的成功感。二、媒体演示法,激发欣赏兴趣小学的音乐欣赏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置身于音乐旋律中,去感受、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师、建筑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既顾及音乐知识体系,又顾及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的课堂学习舞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展现自己的个性。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心理特征,运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因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给音乐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欣赏《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高唱着歌曲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虽然没有看见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大象的憨态可掬、小猴子的活蹦乱跳等等。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证明,小学生朴实、纯洁、天真、活泼,充满好奇与幻想,喜欢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三、游戏参与法,激发欣赏兴趣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充分钻研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倍爱护学生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的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欣赏《快乐的小熊猫》这一课时,我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创设竞赛的情境,使学生在充满童趣、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在课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色、声并具的功能,设计了“快乐动物园”,将竞赛题目影藏在每个动物身上,由学生自由点击喜爱的动物,学生分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