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的自科基金之路:从青年到面上“基金虐我千万遍,我待基金如初恋”,这句在高校广为流传的“名言”,贴切地反映了我国高校教师对国家基金项目(简称:基金)的渴望程度和背后的血泪史。目前国内高校教授分四等、副教授分三级、讲师分三级、助教分三级。如此森严的等级晋升制度,无法望顶的金字塔结构,基金成了高校教师攀登金字塔高峰的必须条件,也是其晋升道路上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实际重要考核中没有“之一”)。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目前我国高校入职不久百万人群的代名词。这类人群正处于谈婚论嫁、结婚生子的黄金年龄,也是处于事业的开端、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但同样也是高校金字塔最底层。读书时代的考试已远离他们而去,但随之而来的各类考核却才刚刚开始,基金成了青椒考核结果的生命线。寒窗苦读二十年,我有幸成为了茫茫青椒人海中的一名,从非985、非211高校毕业后就职于赣区地域稍偏的X流高校。具体X等于多少,我自己也不清楚。因为全国高校前面号排不上(非985、非211),但也不会落到全国高校50%以后。幸运的我,工作第一年获得了青年基金,工作第四年第一次申报面上挂了,工作第五年受到了第一个面上青睐,也算是幸运儿了。更幸福的是,知社学术圈愿意提供一个平台,分享一下我的青椒基金之路。我只是众多青椒中的一枚,但这里的故事却浓缩了千千万万青椒的身影-灯下、电脑前、一页页资料、一本本书、一个个孤独的侧影、一双双不停的手。可能很多青椒和我有同感,不妥之处,请大家拍砖。1、剑走偏锋立青基五年前的冬天,经过挣扎,我终于结束了我的求学生涯,来到了目前就职学校。由于12月份毕业生少,学校没有举行毕业典礼,因此我没有经历过学涯毕业典礼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而是平淡地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签订工作合同时,我和大多数青椒一样,关于普通年轻人在我们学校的人生之路做了一系列咨询,自然包括以后职称评审条件。院领导委婉的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简称:青基项目)是上副教授的基本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简称:面上项目)是上教授的基本条件,这也是国内大部分高校青椒所必需面对的现实。在一个新地方刚安顿下来,就接到读博老板的电话,心里一阵阵激动和感激。老板除了关心我的生活,还问及项目申报准备的怎么样了,他建议我抓紧时间,精心准备。于是从工作当年1月份,我进入了人生中第一个项目的申报阶段。项目申报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所写项目投往的学部。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工程与材料、数学物理等八个学部。不同学部下面又分好几个处及方向,其所侧重资助研究的方向是不同的。由于第一次写,我自然以我博士导师为标杆,选择了一个他经常投往的学部—数学物理学部的物理处。这主要源于我博士期间主要参加的是物理学科的学术会议,同时也想自己的项目申请书能够侥幸到达我研究生期间导师手里(实际证明“这是不可能的”)。选好目标学部后,就进入课题确定环节。课题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其是否立项。青年项目课题选择,对于一个刚博士毕业的我,自然想到的是基于博士做过的课题,做个拓展。于是我选了博士期间一个小课题进行了文献调研,并列了一个项目提纲,发给了老板。老板的回复否定了我的选题,理由是我拟开展的课题确实具有一定意思,在几年前确实非常新颖,但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大的突破,而且未来几年可能突破的几率比较小,同时他也从国内潜在的竞争课题组等方面否定了我的选题。虽然得到的是否定答案,但让我心服口服,不愧是国自科申报命中率百发百中的牛人。老板回复中也提示了我一个新课题方向,但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陌生的方向,我顺着他的提示展开了新一轮调研。调研期间刚好是春节,作为一个青椒,工作第一个春节,自然走亲访友频率很高,特别是谈婚论嫁的阶段,所以整个春节是处于忙碌当中。春节初八返校后,距离项目申请书截至日期大约还有40余天,因此必须抢占时间,重新进入课题申报状态。在WebofScience中输入关键词,我把所有相关的文献标题都过了一遍,把相关的综述文章、高引用文章和近五年内文章都下载保存了,而且按“题目-作者-杂志-页码-年份”做了...